September 6, 2020 / Kyle Sun / 0 Comments

14天的养猪生活结束了,晚上还去外面跑了一小圈来庆祝重返自由。玩笑的说,这14天也算是感受一了把软禁的生活,一日三餐喂到嘴边,除了核酸检测其他时候都没见到过其他人。还好还有网络。
隔离的宾馆还是不错的(连锁的Double Tree,价格还比平时便宜),视野很棒,每天对着这样的风景办公,也是很开心的。和大农村的矮平房相比,魔都这样的环境也是另一种魅力。
2020真是魔幻的一年,也许注定会被大家铭记的一年。作为一名互联网人,逆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都同样令人担忧。身在这股大浪潮中,又被直接的被impact到,也是一番体验。
这两年到处跑,愈发的感觉到人类的大而同,到处都是de javu。我们看那些新兴市场的时候的态度,又何尝不是30年前老外看中国的态度。我们说他们好吃懒做,腐败严重,办事效率低下,30年前的老外也是这么形容我们的。而现在美国人对中国还有CCP的偏见,和中国看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偏见又有何不同。而各种傲慢与偏见,便也是各个国家对待疫情不同表现的原因了。
人,终究是人,有很多弱点。社交网络以及技术的发展,更加得exploit了这些弱点,原本要几个月几年慢慢形成的事情,现在便以分钟以小时级的发生,之后也许更快。社会并没有准备好,于是 alternative fact 横行,人们各自活在自己的filter bubble里。连我自己也未尝不是。
我毕竟还是个技术论者,技术捅出来的篓子,我相信会有更好的技术来 fix 的。
而十一月份的美国大选,我们拭目以待。到底灯塔国所谓的优越的制度,在这个时代,是否真的有纠错能力。
May 29, 2017 / Kyle Sun / 0 Comments
今天听了最新一期的 Freakomics: Are the Rich Really Less Generous than the Poor? 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经济实验(注1,经济学的实验都是很难的)。
往常大家的共识是认为有钱人往往更加自私,穷苦的人家的孩子相比会慷慨一些。比如在这个实验里,穷人家的孩子会比富人家的孩子捐助得多。这点在穷人和富人在慈善的投入中也有所体现。
但和以往更多的实验室里的实验不同的是,这次的经济学家把实验放到了更加真实环境里:他们在荷兰的一个城市中找了160家有钱人的住宅和160家贫穷人的家,分别投递了一封收件人并不是他们的信,信里面有5欧或20欧的现金或者支票。当那320户人家收到信的时候,他们会知道这个信并不是给他们的,但又能看到信里的钱。这个实验就想看看是有钱人家还是穷人家更会把这个钱还给真正的收件人呢?
实验的结果却大跌眼镜,不管是5块还是20块,不管是现金还是支票,富人里有~80%的人会退还信封,是穷人相应比例的两倍。穷人只有不到 40% 的人会还回那封信。他们还发现,往往在发工资之前的几天,穷人是越不会送还这封信的,等到发完工资之后,这个比例才会最高。实验结果有很多种解释,比如20欧的钱对穷人的吸引力远比对富人的多,又比如,穷人的执行力比起富人往往更差,或者他们一般会更忙,他们很有可能本来想要归还的却一直没有做。
所以作者最后的结论是,穷人不比富人更加慷慨,但反之也不一定成立。
January 9, 2011 / Kyle Sun / 0 Comments
1. 网站那些事儿
周末的时候终于有空看完康神的演讲《网站那些事儿》,还是有点收获有点感想。
– Sina的播放器实在太烂… (怎么可以这么差)
– 要找对bottle neck,要把逻辑前移。也是个金字塔模型,80%的请求只需要20%的资源..
– 又想起华奶奶的“有一利,有一弊”,对系统做任何一个改动,总是有一利有一弊,又想马儿跑的快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做任何优化的时候一定要牢记在心。
– 做sharding的时候要注意平衡(4square宕机),但同时要考虑各个shard要是自然属性分离的闭包,不然一个请求还是要访问多个shard也太亏了(商务网站买家和卖家的例子)。
– Scalability 和 Availability – 一些不是很熟悉的技术:虚ip, BGP Broadcast
– Cache的使用 和 Dog Pile Effect(facebook宕机和skype宕机)
2. 互联网的多数人暴政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这里倒不是想说人肉搜索,而是行业发展和网站运作时的必然选择,但让人觉得可怕。
圣诞的时候,在yelp上check-in一个餐馆时误check-in成了很同名的隔壁的餐馆,手机上不能取消那个check-in,今天突然想起来,可然后发现yelp网站上连看自己check-in历史的功能都没有。而后知道fb也没有,顿时就有种自己的数据被人强×的感觉。仔细想想,可能的确没很多人需要这个功能吧,于是这个feature或是被取消或是没有足够的priority。这种情况在web公司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Google),所有的Web公司都开始追求数据数据数据,大家做着各种不同的A-B Test然后做一些艰难或不艰难的决定,总是去满足那些绝大多数用户,于是那些少部分用户,总会有些少部分的用户,就这样被抛弃了。
这是必然的吧,因为做网站的,用户(数量)当然是第一位的,Revenue也是第一位的,而那些小众,就随他去吧。所以经常的,你会发现你喜欢的这个那个功能,就不见了。在那个时候,我们就被代表了。
可是我们的选择权,在哪里?#damnyouweb2.0
October 12, 2009 / Kyle Sun / 0 Comments
马后炮总是要不得的,历史永远没有假设,我们也始终不是神仙。0.01%的中奖机会,我们就不应该去买彩票。贝多芬的出生却不是你想的我想的理由,只是贝多芬的妈妈是个妈妈。同样的,罗斯福、邱吉尔和希特勒永远不会不会站在一起竞选,而他们一起竞选的结果一定也不是因为你想的我想的理由。
不过,生活总是不可思议的。如同这个广告里一句话: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a great story”
转载 你的决定灭了谁
朋友手拿一份报纸让我做一个小小测验,我欣然同意了。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我刚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问我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这三个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朋友让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告诉我说: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我听了答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朋友表情凝重的问我:你是不是为世界人民选择了希特勒?那你会建议这位妇女堕胎吗?
我说这个问题不用思考,我们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多年了。都生那么多歪瓜劣枣了就别再添乱了,堕胎。
你杀了贝多芬,她是贝多芬的母亲。
我又一次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朋友说吓一跳吧?本来你认为很好很人道主义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贝多芬,创造了希特勒!
所以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
我抓过朋友手中的报纸,原来真是一个测验题,题目是《你的决定灭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