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4, 2016 / Kyle Sun / 0 Comments
昨天听podcast听到的,觉得还蛮好玩,分享一下:
1. Email发不超过500英里的故事
如果你是公司的 IT,有人告诉你公司的 email 只能发送到500英里以内的人,你会是什么反应?你一定觉得这是个大玩笑吧。事实上,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么想的,觉得那帮人有毛病。然后他随手一试,从北卡到亚特兰大,没问题。到华盛顿,没问题。到纽约,420英里,没问题。到孟菲斯,600英里,擦,不行了!
最后发现是因为 mail server 在 upgrade 的过程中降级了软件,从而导致软件的配置有稍许不同 — timeout 变成了 0,意味着 3ms timeout,刚好是 500 英里左右的距离!
2. 游戏无法存档的故事
这是一个游戏开发者的苦逼故事。他负责一个存档读档的部分,然后发现有一定的概率在写的时候会出错。读档存档非常重要,于是他调试了好几个月,把 code 剥离到最最基本,却发现还是会出错。后来他突然发现在游戏初始化的时候会设置一个较高的刷新频率,如果他在写档的时候重置一下这个频率就不会出错。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较高的频率会导致出错。直到有一天有个 PM 在看他调试的时候玩了一会儿遥控器,这个时候写档就失败了。他一把把遥控器抢了过来,再次调出程序,写档,玩遥控器,失败,100% 重现。
最后他把这个结果发给了游戏机厂商,还在日本。那边一开始也不信,直到看到了重现的文档,发现是控制元件之间的互相影响。
3. 系统夜间错乱的故事
一个苏联的工程发现他的系统经常挂,白天运行的好好的,晚上就会挂。排查的时候发现每晚都在某一个固定的时刻出问题,而这个时间总是有一趟火车经过。这趟火车不是普通的列车,而是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站出发的火车,核辐射会对磁盘和内存造成影响以至于每晚准时宕机。而后工程师发现这些火车是运肉的,然后他就立刻离开苏联了。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故事,也是每晚准时宕机的故事。而且当工程师去现场排查的时候,晚上就不宕机了。工程师以为是不是有老鼠,装了一个摄像头,结果发现的真相是搞清洁的阿姨每天晚上会拔掉风扇电源打扫什么的,一段时间之后机箱会过热然后故障。而当有人排查的时候,阿姨就不会拔掉电源了。
May 10, 2013 / Kyle Sun / 0 Comments
4月份因为回了国,也恢复了跑步,看书听书的时间显然便多,于是读书比之前勤快了。以下是觉得还不错的一些书,垃圾书就不列了。
Steve Wozniak是幸运的,从现在来看就是屌丝逆袭的典范。他是一个天才工程师,出生于工程师家庭,从小被爸爸培养电子方面的兴趣,典型的geek,和商业才华横溢的Jobs是绝配。创立苹果的故事不多说,书中他说起自己各种被误解的故事,比如是他一个人设计的Apple II,又比如他并不是因为和苹果的矛盾而离开苹果的。他是一个很快乐很纯粹的人,喜欢各种恶作剧,喜欢和小孩玩,可以一掷千金办一个音乐会只是自己喜欢,最后还做起了计算机老师。让我不禁想起<Three Idiots>里的Rancho,也是一样的纯粹。
MP一直说所谓Internet Treasure,就是once you have it you cannot live without that. PC便也是一个Treasure. Woz说在他教书的时候,他曾羡慕那些孩子们从小便有电脑玩。后来他便觉得自己更幸运,因为他不仅经历了整个PC时代开创前和开创后,他本人就是处于浪潮之巅的人物时代的开创者。
做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工程师,多好。
读着读着书,也憧憬以后我(未来的)孩子能和我一起做project玩,有好多想做的东西。
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是女人们的事,也是男人们的事。书中的很多观点很好,比如叫女人们要speak out,每当犹豫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是个男人会怎么做。又比如不要为了一个未来不确定的事情而提前找台阶下,比如为了可能的孩子而把自己的career path提前plan好一点都不值得。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永远是没那么好掌握的,有一个好的伴侣便非常重要。还蛮值得看的一本书,而且也不长。说起来Sheryl也算是蛮幸运的人呢。
西藏回来之后在多看上看到的书,便买来看了。年轻的时候真是好呀,大把的时间可以骑行川藏线,不过看起来还是蛮苦逼的,想想屁股就疼。后来恰巧又听了一个podcast,讲一个美国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没想明白自己要干嘛,便横穿美国,用走的!一路上他碰到无数好心人,让他借宿,很多时候这些好心人对他说,明天要小心,边上的那个小镇的人不友好,可往往第二天邻镇的好心人一样好心。他说,消除偏见的方式,往往只需要迈开腿走上几步路。
旅行,是消除偏见的最好方式。
果壳出品,科普心理读物,这类书都还蛮好读的。就是有些心理实验总是感觉不太靠谱呀。
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且愈演愈烈,大数据从最开始的金融界到虚拟的互联网再到实体生活,我们的线上线下生活都被不断的数据化,Quantified-Self越来越流行,npc/bluetooth 4.0等无线技术的越发成熟,wearable device又会是下一个热点。整个信息时代的大门越大越开,各类的concern也越来越多,隐私问题,filter bubble,还有互联网中的多数人暴政。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了,但非常赞同,科技创造出来的问题,也终究可以用科技来解决。我们的社会进步就是不停的创造问题和结果问题的过程。井喷式的发展之后,留下了很多需要补的洞。所以这么看来的话,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机会多多呀。
书中另一个观点就是,有了大数据之后,我们不需要关注因果关系,有了相关关系就好。这个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我们现在关注相关性,只是因为我们的计算能力还并不够。相信摩尔定律,过不了几年,我们可以把因果关系轻松算出来。
一不小心把它和Innovator’s Dilemmas搞错了,于是就买了这本。其实讲得还蛮好的,很全面的书,把要创业整个过程可能碰到的问题都列举了。需要创业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翻。可是,这本书会让人觉得需要考虑如此多的问题,就完全把人想创业的激情给磨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