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左晖》书摘

豆瓣链接在此。

左先生去世的时候,舆论非常的两极分化。和朋友聊天后才知道,十年前的时候,房产中介是非常可怕的。但现在,至少整个行业的平均线和下限是提高了很多。左先生的访谈让我还是很意外的,这么一个做线下的人,看不出很强的江湖气,并不太aggressive,做的细水长流的事情,慢即是快,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more…)

No Rules Rules 读后

《No Rules Rules》by Reed Hastings / Erin Meyer

四星评价,这是一本就介绍 Netflix 文化和管理的书。很有启发,但是不太容易复制,too hard in practice.

总结下来就三个大点:1. High talent density; 2. Culture of candor; 3. Context, not control。为什么很难复制呢,因为单就第一条就说明很难了,哪里能招到那么牛人。但第一条(第一章)也是后面一切(后面九章)的基础。

这是一本蛮实践的书,里面很多 Netflix 自己的案例。

(more…)

大败局 – 民营企业的N种死法

周末读完 I II 两册,心情复杂,感慨良多。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30年前时代的弄潮儿,是风口上的猪。时代的变迁,国退民进的改革浪潮中,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短短几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走到了时代的镁光灯之下。他们不是成为了人大代表,就是作为劳模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要么也是进入了中国的富豪榜。

然而,种种原因,或是因为管理不当,或是因为过于贪婪,或是因为过分冒险,或是因为政府关系,一个个的陷入了危机,资金链断裂,巨大的泡沫破裂,创始人们锒铛入狱,除了少数几个能够全身而退。从巅峰到跌落神坛,也不过短短几年。

公司顺利的时候,到处都是资源和诱惑,银行各种放贷,摊子越铺越大,政府立为榜样,媒体争相采访。可一旦公司开始滑落,便各种落井下石,当年埋下的阿喀琉斯之踵被人击中,进入一片死局,毫无翻身的机会。大起大落之快,以至于这里的大部分公司,我都没有听说过。

十九家公司里如果说最可惜的,那便是科龙、健力宝和铁本了。都是因为政商关系或者是政策的突然变化导致的一击必杀,科龙和健力宝的案例里政府把创始人团队赶走,而铁本则是做了政策的替罪羔羊。

这些人里面,也许只有史玉柱和孙宏斌算是东山再起了。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几年的风口之上,这些事情仍然在发生,多少个unicorn倒下了。9分推荐,古鉴今,共勉。

好书推荐《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9780062273208硅谷顶级VC Andreessen Horowitz的创始人之一的 Ben Horowitz 的诚心之作,四星推荐。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也不是教你创业的教科书,更多的是 Ben Horowitz 自身经历的总结。他在 Netscape 起家,到后来的 Loudcloud 和分拆过后的 Opsware,起起落落。所谓 Hard thing,不仅仅是公司的股价降到35美分要被证交所 delist 成 penny stock,而是很多时候不得不在 bad 和 worse 中选择。书中的例子来说 ,比如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资不抵债,在知道公司可能都撑不过路演的时候,是坚持上市还是申请破产?又或者好朋友的公司的手下要跳槽到自己公司,是收还是不收?再比如,大家都说要 hire worldclass player,但是在公司低谷的时候怎么做?或者一起创业的好朋友在 head of sales 但是能力不够,那该不该 demote 他?

更多的我就不剧透了,关于 War time CEO / Peace time CEO 的那段很认同,还有这句:Leadership is defined in the same way that one Supreme Court judge famously defined pornography: I know it when I see it.

不是五星的原因,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经历太奇葩了吧 -。-

听书笔记 – Built to Sell

第二本在路上听完的书, 全名是<Built to Sell: Creating a Business That Can Thrive Without You> By John Warrillow, 还蛮有意思的.

整本书主要讲了一个故事, A先生有一家小公司叫S, 主要接各种规模不大的企宣的活, 比如什么产品的Poster啦, 或者新的logo, 或者是一个宣传策划, 或者一个网站. 公司的大多数收入来自M银行, 但都是大公司不愿意干的杂事. A先生手头有小几个员工, 人少事杂, 大家士气低下, 资金链也经常断裂, 日子很苦. 于是A先生也有些不想干了, 想把公司卖掉. A先生的朋友T先生, 是个serious entrepreneur, 做大过好几家公司. 于是A先生前去咨询, T先生一听就说现在S完全不值什么钱, 但在他的指导下, A一步步把公司turn over, 最终高价卖掉.

1. 只做一种业务, 把它做到最好. S公司接的活杂而不精, 做出来的质量不高, 并且很累. 在T的指导下, A先生找到了公司最擅长的那项业务 – 做logo. 同时要有勇气去拒绝那些不在这个业务范畴下的业务.

2. 做产品, 而不是服务. 规范好流程, 并且按照它执行. 这样A先生就可以放心交给手下, 而不是事事巨细的了.

3. 拒绝Cash Suck. Charge up front. 保持良好的Cash flow (不经让人想到了2000年的大Bubble). 但不要被paper上的财报吓唬到, 改变销售模式会影响财报, 只要Cash flow健康就好.

5. 招Sales至少要招两个, 因为他们需要竞争才能进步, 并且两个才能证明你的business比较scalable, 而不是因为这个天才cales.

6. 培养一个管理团队, 这样卖公司的时候你就不是一个必需品了. 必要时可以搞一个long term incentive plan, 但不必用equity的方式来奖赏团队, 这样会增加过多的复杂度.

7. 避免把公司profit和bonus直接挂钩, 当公司的first priority不是profit的时候就会和员工利益冲突.

8. 把公司卖掉对公司对底下的员工可能是好事, 公司和员工的前景相反会更大. 尽量寻找Strategic Buyer, 而不是Financial Buyer. 一来报价更高, 二来earn-out时间会更短, 三来对公司的前景发展也会更好.

9. 在寻找broker前想好自己的心理价位, 可以写在一张纸上. 日后便不会因为买房价格的变动而过于影响情绪. 寻找broker时也要分清broker的意图, 不要让自己成为broker献给大公司的大礼了.

这些小tip听上去大多很好理解, 也很make sense, 可做起来就容易屁股决定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