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Filter 读后

《No Filter》by Sarah Frier

同样的一本五星读物,这是一本关于Instagram的书,介绍了ins的整个发展时间线,一直到两位founder离开之后的2019年。Instagram从发布至今,一直是火箭般的增长,对culture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它的老大哥 fb。读它的成长史,也是感慨良多。

这篇不能算是一篇完整的读后,而是一些思考片段的合集。

图片社交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任意一个爆款产品必然是”风口上的猪“,Instagram的发家得益于另一个伟大的发明 – iPhone。当时,图片编辑器千千万,图片社交却是一片蓝海。Instagram杀了进去,就做一件事情 – photography,并且做到极致。It is less about technology, more about psychology – about how it made people feel. Instagram并不是技术有多么的领先,而是胜在对用户的深刻理解。

Do one thing, and do it really well.

自上而下的打法

Instagram非常注重自己的内容调性,于是从挑选种子用户开始 – 从Twitter上挖来粉丝数高的那些设计师和艺术家,让整个社区”高大上”。在社区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 unofficial ambassadors ,甚至会组织一些 unofficial 的 meetup @instameets。Instagram 一直在找明星,找潮人,让那些年轻潮人永远作为第一批使用新功能的用户。通过 @instagram 的官方号和 popular tab 的运营,把整体的调性维持在7+分以上,于是用户们也会制作精良的内容,从而构建出一个很好的社区生态。Instagram 因此也一直维持了一个特别好的形象,比起它的老大哥 fb 强太多了。

Always find trendsetter.

最近那个把自上而下打法用的很好的例子,便是Clubhouse。

流量与变现

流量变现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整个 creator economy 在中美两国的表现形态差异很大。同为KOL,两边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Instagram甚至其他欧美平台上的KOL,基本的变现方式是做广告,而且这个广告是KOL自己去找的(或者人家直接找到KOL的),平台并不参与。高级的是自己做品牌,自己做产品自己给带货,收益也是很好(如Kardashians)。还有些其他的三方工具,帮助KOL变现,有做membership的,做带货的,做打赏的,做在线课程的,而这些平台都不怎么参与。而平台,依然主要靠自己的广告收入,顶多把这个收入和KOL分成(如YouTube)。这里就会感觉平台在整个 creator economy 里只是提供了一个流量的入口,并没有很好的 integrate 进去。

反观国内的市场,平台是和这个 creator economy 深度绑定的。无论是类似抖音的星图,到各种直播打赏,直播电商,所有的KOL的变现方式完全被平台给包了。在这种 fully integrated 系统下,平台虽然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当然是获利多多,但同时 KOL 也是收益了的。

究其原因,我猜,一方面是国外平台更倾向于单一功能,而不像国内大而全;另一方面,也许也是国外的 KOL 们对自由的追求,让他们就算平台提供了这些工具也会想要自己的工具;抑或者是有一些政策上的原因。Bundling vs unbundling,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

CEO – the One

一个公司的文化是 CEO 本人的映射。

Instagram 在被收购之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独立,才得以让它保持它的高增长。有些时候 CEO 坚持的一些东西,无论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但可能事后看起来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Instagram 一直没有 reshare,也不能保存 – 结果就是它把创作的成本提高了,也更有助于 KOL 建立自己的品牌和私域流量(在这一点上,Ins和快手有点像,都更注重私域流量,算法也都是以发布内容数作为优化对象)。又比如 Kevin 一开始坚持没有广告,到后面就算必须接广告但对其有更高的审核标准,都维持了 Instagram 精致的品牌形象。在明星引入和 Story 上,Kevin 都是被推着走的,”if it’s going to happen anyways, why don’t have a hand shaping it”,而这两件事,也是大获成功。

社交网络对现实的影响

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社交网络之前,似乎是一件无法想到的结果之一。人与人组成了社交网络,而社交网络也同时反过来影响着社会,那些 Ins 风的网红店便是见证者之一。

fb 帝国的末日黄昏

虽然还没有大结局,然而近几年来 fb 甚至 Instagram 已经慢慢失去了它们原先的 culture relevance,而这才是社交网络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说 Instagram 是 fb 的第二曲线,那 Story 是 Instagram 的第二曲线。但现在,Snap 和 Tiktok 才是更多潮人们在的地方,新一代的 trendsetter 已经不在 fb 帝国里了。

So, what’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