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 Mt. Rainier

一年一度的登山大戏今年在 Mt. Rainier 展开,并成功登顶。继两年前在 Mt. Shasta 因为天气原因铩羽而归之后,对雪山多了一份敬畏,也更多了一份向往。

Mt. Rainier 全景

Mt. Rainier地处华盛顿州,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主峰,顶峰 14,411ft (4,392米),山上被25个冰川覆盖 (原先有26个的,结果一个化着化着就成了snowfield)。这里海拔高,地形多样,成为很多美国本土登山爱好者的训练基地,各路达人也都是从Rainier起步,一些传奇诸如 Whittaker 家族就住在山脚下,Ed Viesturs 也在这里做了20多年的向导。Rainier 的商业登山已经相当成熟,登山成功率也略高 – 平均每年大概有8000-13000人攀登 Mt. Rainier,商业登山团队登顶成功率70%,而独立登山团队成功率只有50%。并且商业登山无比火热,往往要提前大半年预订行程,比如我们在去年 10/5 就订下了今年 7/3 登顶的行程。我们选择了RMI向导,便是 Whittaker 家族经营的,已经有了46年的经验。其他两个著名的向导公司分别是 IMG 和 Alpine Ascents。

Day 1 – Orientation

当天早上抵达西雅图,驱车前往 Rainier 山脚下的小镇 Ashford,也是 RMI 的大本营所在之处。沿途看到几次 Rainier 的全貌,还是很震撼的,想到过两天要爬这个大山,心里一阵激动。我们报的是4 Day Summit Climb,第一天是 Orientation,主要是认识一下向导和其他的组员,讲解一下爬 Rainier 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装备的检查。整个队18人,有一个队员出发前取消了行程,而我们又分成了两个小团,分别有各自的 lead guide,和其他 guide 各2位。登山者和向导比是3:1,意味着之后上山基本是4人一条绳子的节奏。我们的向导还是 RMI 创始人也是著名登山家 Lou Whittaker 的儿子,平时主要帮助哥哥打理酒店,每年带领一两个团上山,真是荣幸。 大本营边上便是 Whittaker 自己的装备租赁处,可以租到需要的装备,倒是很方便 (钱包君恨死我了~)。晚上回去整理了一下所有的装备便拍了一张照片。 YDXJ0317-01

Day 2 – Climbing School

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吃了早饭,8点和大家集合出发前往 Climbing School。Climbing School 主要是教我们一些未来两天需要的一些攀登雪山的技术,内容还是很多的,包括搞海拔地区的 Pressure Breathing,在雪山攀登是的 Rest Step,运用 ice axe 的 self rescue 和 team rescue,crampons 的使用,结绳组队上下坡,用 anchor,以及雪崩信号器的使用,比两年前 Shasta 上学到的多多了。 今年的西部雪少了很多,作为 skier 的我是万分的痛心疾首啊。Rainer 年均降雪量是 600 英寸,今年都不到 200,于是往年会覆盖着雪的 Paradise,今年则是早早的开花了(往年是8月才会开花的),香气四溢。而我们也要走到快7000ft的地方(Paradise的海拔是5500)才能进行雪坡训练。

花开的季节

花开的季节

印象最深的是Win在解释Rest Step的时候说,Mountaineering is about being lazy, and being efficient。所谓Rest Step,重要的是在爬升过程中让下坡的腿可以自然休息,这样才能比较不累。另外一个重要的 Pressure Breathing,是通过用胸腔的力快速的把空气吐出,从而自然的更多的进气,来帮助适应高原上缺氧的情况。然后我们在雪坡上练习各种自救,以各种方式下滑,比如头朝下仰面滑下的姿势,还是很可怕的。

大家以各种姿势下滑练习自救

大家以各种姿势下滑练习自救

练习使用雪崩信号器

练习使用雪崩信号器

下坡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很有点当时在 Peru 走 Inca Trail 上的感觉。

Hiking back down

我们小分队的合照,里面有俩姑娘只是来参加 Climbing School 的。

Group Photo

Group Photo

Day 3 – Camp Muir

大戏开场的时候到了。和前一天一样,我们8点在大本营集合,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背着40-50磅的背包,严正以待。45分钟的 shuttle 之后,我们回到了 Paradise。一路上,大家变得兴奋起来。

准备起程

迎着雪山出发啦

迎着雪山出发啦

这一天我们的目标是 Camp Muir,总共爬升4,500 ft,路程4.1 mi。前1.5 mi是在trail上,到了 pebble creek 之后开始在 Muir Snowfield 上走。Muir Snowfield 还是一片很安全的雪面,所以也不需要结绳,连冰斧我们都没有拿出来。因为是团队行动,所以基本是走1个小时休息15分钟这样子,一共休息三次,于此同时,向导们也在同时评估大家的表现,如果表现不佳就会额外关照,也可能会被劝退。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一天。

第二个休息点

下午2点40分我们抵达海拔10,000 ft的 Camp Muir。RMI 和 Alpine Ascents 在那里有一个大木屋,中间隔开。我们的木屋里面有三层板床,可以睡18个人,肩并肩。我们小分队先到的 Camp Muir,便可以率先抢些稍好的床位。

Inside the hut

Inside the Hut

Camp Muir 是在一个ridge上,ridge的一边是我们走上来的 Muir Snowfield,另一边是 Cowitz Glacier。向导一直提醒我们ridge的另一边要小心,底下就有冰缝,他就见过有人从帐篷出来就掉下去的场景(靠,不带这么吓人的~)

Views from Camp Muir

Views from Camp Muir

Camp Muir的风景着实不错,远处可以看到Mt Adams,St. Helens两座大山,中间依稀可见位于Oregon的Mt. Hood。

Helicopter flying over Camp Muir

Helicopter flying over Camp Muir

我们休整一下之后向导们来做summit talk,对明天登顶的路线重新做了一下演说,告诉大家一下明天要穿的衣服和要带的东西。因为西雅图罕见的高温天气,我们将比较早的起床,来避开高温。但向导们死活不肯说会几点起床,就说会是10点半到12点之间的时间。之后就是晚餐,向导们提供热水,我们为了省事从RMI订了Meal package,味道倒还不错,尤其是罗老师那份蘑菇牛肉面。一架直升飞机也过来凑了个热闹,在Camp Muir上头兜了一圈之后离去。

晚餐ing

晚餐ing

Camp Muir

Camp Muir

吃过晚饭我们6点就躺下了,天都没暗,实在是很难睡着。眯了一会儿,在床上看了会儿书,实在睡不着,便出去走一走。恰好日落,稀薄的空气周围非常的宁静,橘红的晚霞映着远处的山群,异常的漂亮。很难描述那一刻的感觉,就是一种 magic moment 吧。

日落时分

日落时分

后来回去又折腾了半天,才睡着了…. 10分钟 …. 就被叫醒了!

Day 4 – Summit

起床之后,看了下表,果然是只有10点半,天刚暗下去不到一个小时。起床后去木屋边上的公共洗手间去 let the magic happen。要知道,在山上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缺氧和高反,而是在绳子绑着队友的时候在寒风瑟瑟下解开裤子丢炸弹在 blue bag 里面。 回到小木屋吃点早饭,食欲再不佳也要勉强进食,喝下一大碗两大包 oatmeal,外加一杯熱巧巧,把两升半的水灌满,加上佳得乐的片片。冲顶的背包只有 15-20 磅,一方面有些东西不用再带了,另一方面,一些装备都穿身上了。穿上 crampons,组成绳队。昨晚的时候,向导过来和我们说了一下队伍,我们会和 Win 打头阵,罗老师在前,我在后,看来是对我们非常有信心啊。

Crampons up! Rope up!

Crampons up! Rope up!

我们走的是 Disappointment Cleaver Route(简称 DC Route),是几条登顶线路中相对简单的一个,总共上升4,400 ft,和之前一样,我们会大概走一个小时左右,休息 15 分钟,一共分成4段走,其中第一段较为轻松,因为最开始比较缓,而第二段由于大量的会走在岩石上会相对辛苦一些。

Disappointment Cleaver Route

Disappointment Cleaver Route

我们在 11点半左右出发,最开始40分钟在Cowlitz Glacier上,还比较缓和,作为 warm up。当夜是月圆之时,还蛮亮的。然后便走到了 Cathedral Gap,开始了第一段碎石路。穿着 crampons 在碎石头上走,形容起来,就如同穿着高跟鞋爬山一样。到了 Ingraham Flat 之后休息,15分钟简直一晃就过去了,然后继续前行,进入下一段更长更陡的碎石路段。Disappointment Cleaver 为什么叫 disappointment 呢?因为很多人走到那儿就走不动了。这段路确实不好走,我一路走一路盯着高度计,希望早早到达下一个休息点,在 12,300 ft 处。奇怪的是就算在很陡的地方,心率也没有升到很高,也许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的稀薄让心脏也不能得到高负荷运转了。走了半个小时石子路之后回到了雪上,便一下真的好爽。再走不久就到下一个休息点了。 G0024678_ 之后都是在雪上的 switchback,顶峰也就在 2,000 ft 开外,天气也非常好,身体感觉不错,便觉得登顶基本是没有问题。最后的 2,000 ft 走得不是很累,尤其是后来因为赶上了先前出发的其他队伍,route 上有点堵,但自己新开道又耗体力,便和他们慢慢的蹭上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我们停下来照了些相。

Sunrise

Sunrise

再不久就到了峰顶,这时大概5点半,离出发6个小时。Mt. Rainer 是一座活火山,山上有几个大的火山坑。也许是刚才走得太过轻松,忘了高原上最重要的 pressure breathing,亦或者因为缺乏睡眠,到了顶上一阵困意,直想倒下来睡上一觉。但想想好歹来了,便想穿过火山坑到 Rainer 最最顶的地方 – Columbia Crest。这一段往返 40 分钟的路却走得异常辛苦,穿过火山坑的时候看着阳光洒进来特别漂亮。

山顶的火山坑

山顶的火山坑

后来另一向导 Casey 经过我的时候带着我一顿 pressure breathe,倒是缓和了不少。等我从顶峰下来的时候,我就正常多了。看来呼吸真是一个学问。

穿行火山坑

穿行火山坑

顶上合照一个,第一座雪山的顶峰,想想就是兴奋。

On the Mt. Rainer Summit

On the Mt. Rainer Summit

回到火山坑口,又休息了10分钟就开始下山。下山我们的速度会是上山的两倍左右,回到 Camp Muir 之前会停留两次。尽管下山是和重力一起合力,但三分之二的登山事故都是发生在下山的过程中,一方面下山的时候气候往往变糟,另一方面登山者的体力也不如之前,相反会更容易产生事故。 RawEditDSC03074 下山的时候天已经很亮了,气温也开始变高,脚下的雪也渐渐湿滑起来,这也是极其考验quad的时候。天亮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拍到很多的漂亮的照片。文章中很多漂亮的配图都是同行的伙伴 Jordan 用他的 RX100照的,剩下是我的小蚁和罗老师的GoPro。我对小蚁还算比较满意,毕竟比较轻便,不过出行前手贱升级了一下固件出了点新bug,有的时候开机没反应,让人很无奈。罗老师把GoPro绑在胸前的主意很好,也给我们拍到一些珍贵的画面。但怎么比画质都和RX100差距巨大。

Up and Down the Mountain

Up and Down the Mountain

说起 Jordan,他是行程里印象最深的小伙伴了,去年就来爬过 Rainier。他这次再来一次是来陪老婆 Suzanne 的。去年本来想一起来的行程老婆意外怀孕没能成行,这次带老婆轻松登顶,之后他们打算去攀登大提顿 Grand Teton,Rainier 只是来打 base。 RawEditDSC03109 下山时候风景是很美的,只不过很多时候眼睛得照顾脚下。虽然我们已经登顶,但下山路上一路危险重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今年天气很热,向导们特别担心雪崩。 在我身后的 Charlie,也是个软件工程师,在上坡的时候第二个休息站的时候合并到我们队的。他也很有意思,去年来 Rainier 玩的时候喝多了酒,于是放下豪情状语说要来爬 Rainier,这样就来了。也是个体力很好的小伙子。

Charlie On the Way Down

Charlie On the Way Down

晚上爬上来的时候看得不清楚,下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么可怕,到处都是裂开的冰缝。往往只有到登山季快结束的时候才能看到这样子的场景。拿出小蚁相机摁下这一张照片的时候,向导 Win 跟我说要我下一段要专注,不要拍照了。果不其然,后面就要过桥还要拉着边上的绳索,下面都是那些张开大嘴的冰缝,等着吃人。前面的 team 经过的时候队员们都会把自己和打在雪里的绳子系上,我们的 Win 看了一眼和在先头的 Charlie 说不用,Charlie 说无所谓,后来回去之后和我们讲那段他吓坏了。

Ingraham Glacier Really Opens Up

Ingraham Glacier Really Opens Up

看起来是不是还蛮吓人的?这照片是 Jordan 拍的了,他恰好就在我们绳组后面,所以经常可以拍到我们 ^_^

One of Many Ladders We Crossed

One of Many Ladders We Crossed

Walking around the Cravasses

Walking around the Cravasses

照片真的是很漂亮,我们通过的时候却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把边上的雪神震怒了,以非常快速的方式经过。

Carefully Crossing

Carefully Crossing

就这样一口气下了2000 ft,总算休息了一下,后面惊险还没有完。凌晨给了我们很多麻烦的 Disappointment Cleaver 回去的时候也不放过我们。下坡的时候的碎石路很不好走,顶上又有落石的风险,底下的碎石又很难站稳,走得各种脚痛。

Disappointment Cleaver

Disappointment Cleaver

紧接着是一段冰崩区,曾经发生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登山事故 – 那是在1981年,一场冰崩,11个人把生命留在这里,有些遗体都至今没能找到。而当时的目击者就包括我们向导 Win 的哥哥 Peter Whittaker。于是现在在经过最后这段冰崩区的时候,向导们总是像赶鸭子一样的把大家赶过去。Win 说就算是冰爪掉了,也就拿在手上穿过去。

下面就是那段冰崩区

下面就是那段冰崩区

度过这片冰崩区的最后一个冰缝,我们就安全了。

The Last Ladder of the Day

The Last Ladder of the Day

来到 Camp Muir 之前最后的休息点 – Ingraham Flat,不少人也在此扎营,这样登顶的时候可以少爬 1000 ft。背后的山是 Little Tahoma,海拔 11,138 ft。

Passing Little Tahoma

Passing Little Tahoma

然后不久后我们就回到了 Camp Muir,刚好10点。从前一夜的11点半到现在的10点,也是走了10个半小时了。到了营地我立马脱了鞋躺到了床上,一点都不想继续爬下去。休息了一个来小时,咬了两口昨天的 Pizza,把包重新打包起来,一点都不情愿的继续又一个 4,500 ft 的下降。因为 Muir Snowfield 相对安全,我们既不需要冰爪,也不需要结绳,大家就各自用半走半滑的方式下降。偶尔还能经过一些比较陡的坡段,可以整个人坐在雪上滑下去。不过不知道怎的,那些白人朋友们,个个都走的飞快,就我和罗老师拖在后面。这段却是我整个 trip 里走的最辛苦的了。当时真的一点心情都没有,只想赶紧走到底。遥想两年前的 Shasta,貌似是一样的光景,sigh~ 一口气降了 2,700 ft,回到了 trail,再不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 Paradise,两只脚都感觉要废了。Shuttle 的阿姨给我们准备了冰镇的 Lemonade,一口喝掉两大杯,实在是很爽。最终我们16个人出发上山,12个人站上了顶峰 (可怜的 David,走了三年还是没能到顶)。

后记

后来我们回 Ashford 进行了庆功会,RMI 还给我们发了证书。随后碰到了来接我们的家属们,感谢她们的支持。我们去了一家尼泊尔喜马拉雅菜系的饭馆,算是庆功。 Win 问大家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我不知道,很多事情在做的时候貌似感觉很艰苦,但做完之后,什么痛苦好像就都烟消云散了,只记得好像依稀有一点辛苦。很多事情都这样,跑马如此,爬雪山亦是如此。然后再过不多久,就又开始组织下一次自虐行程了。那 Rainier 到底难不难?好像比我想象的简单,毕竟跟着商业向导,很多事情都已经处理好了,也不用寻路,倒是方便了很多。最近体能的储备也是不错,五六月份我的跑量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峰。RMI 网站说的 “arrive in the best shape of your life”,说得倒是挺对。那下一步是哪里?我也不知道,不过回来这几天里,已经和罗老师商量了好几个idea了。所以,我们还会再次启程的。 最后放上这次行程中最最喜欢的照片,作为结束,感谢各位看官阅读。 RawEditDSC03095Copy 2